第161章 暗影重重(2/2)
自两人交手以来,尽管张玉汝凭借着自己的实力给对手造成了一些伤害,可这些攻击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哪怕他身怀那神奇无比的「造化之眼」,却依旧难以洞悉对方的真实状态。
不得不说,每种类型的能力都具备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
就拿暗影类能力来说吧,它最为擅长的领域之一便是隐匿。
不管是巧妙地隐藏起自己的行动踪迹,还是将自身的实际状态完美遮掩起来,对于暗影类能力者而言都是轻而易举之事。
对于那些经常沉浸于各类游戏世界中的玩家们而言,想必他们心里都十分明白这么一件事情:那些无法看见血条的敌人往往才是最为令人感到棘手与苦恼的存在。
搞不清对手的状态,就很难确定自己接下来的方案,而这样被人拖延消耗时间,是会耽误事情的。
对于张玉汝来说,如果他现在所面临的仅仅只是一场普通的比赛较量,那他完全能够泰然自若地与对方展开持久消耗战。
毕竟论及耐心程度,他可是丝毫不缺的。
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场“一日战争”可并非寻常赛事可比。
因为在这场激烈角逐之中,参赛者最终取得的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每场战斗的胜负结果,同时还跟参与战斗的总数紧密相关联。
在“一日战争”里一旦落败便会惨遭无情淘汰出局。
如此一来,假如某个人在每场战斗时都故意拖延冗长的时间,直至最后关头方才艰难战胜敌手。
那么即使在相同的一整天比赛日程内,当其他人已经成功击败七八个甚至更多对手的时候,这个人很可能仅仅只完成了两三次对决而已。
诚然,从表面上来看,此人确实保持住了百分之百的全胜纪录。
但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区区两三场胜利的含金量与七八场乃至十几场连胜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正因如此,为了有效防止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妄图利用此种规则漏洞来谋取不正当利益,“一日战争”针对此情况特意设置了相应限制条件。
那就是——倘若某位选手的获胜场次过于稀少,那么即便他未曾遭遇败绩,他依然会被淘汰。
现实世界的治理智慧往往建立在辩证平衡之上。
经历过实务操作的人深有体会,任何决策方案在化解既有矛盾的同时,往往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总会激起层层涟漪。
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案总会引发新的一系列问题。
以林木系能力者为例,其力量本源与植物生长周期深度契合,战斗模式天然需要能量蓄积的过程,这在强调速战速决的现行规则框架下,便形成了结构性矛盾。
这种困境恰似古罗马双面神雅努斯的隐喻:每个解决方案都同时面向过去与未来。
历史经验昭示我们,苛求绝对公平如同追逐海市蜃楼。
战国时期墨家“兼爱”理想的实践困境,古希腊柏拉图“哲学王”构想的现实落差,都在印证着管理科学的铁律——完美主义往往导向系统性僵化。
现代治理哲学强调“帕累托改进”原则,正如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所言:“不求最优解,但求满意解。”
人类文明的进程始终伴随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角力。
从《乌托邦》的空想社会实验到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尝试,我们在不断逼近那个“终极答案”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管理艺术的真谛。
正如道家“阴中有阳”的太极哲学,真正的进步或许不在于消除所有矛盾,而在于构建矛盾共生的弹性机制。
这种认知飞跃,或许正是先贤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现代诠释:在精准调控与自然演化之间,寻找那微妙而永恒的动态平衡。
当然了,以上这些也可以说是废话。
对于目前的张玉汝来说,以上的这一大段话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对于他而言最关键的事情在于——如果那个暗影类的狗比就是拖时间恶心他的话,他会很麻烦。
大家都很清楚一日战争的规则,所以在知道自己取胜无望之后,也会有不少选手选择恶心对方。
虽然我打不过你,但是能够拖着你的时间,让你也因为胜场太少被淘汰。
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它都会有两面性。
例如在原先规则上吃亏的林木类能力者,在持久作战延长时间上就是一把好手也。
事实上每一届选拔赛当中,都有一些能力者在知道自己胜场达不到之后,索性选择恶心对方,和对方拖下去,让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双输大于单赢,对于几乎所有能力者来说都是适用的。
张玉汝现在疑似就遇到了这种家伙。
“晦气!”张玉汝再次啐了一口。
喜欢我的能力太常见啦请大家收藏:我的能力太常见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